近日,河南持續的強降雨天氣使當地生豬養殖業面臨考驗,部分養殖場出現停水、停電、飼料短缺等情況。從此輪強降雨覆蓋的地區看,河南省超過100毫米降水量地區的生豬出欄量占全省總出欄量的比例達31%。
據報道,此次強降雨天氣及引發的次生災害對河南相關地區生豬養殖、運輸、消費均產生了一定影響,可能從阻斷生豬出欄、跨省豬肉調運、疫病等多方面影響生豬產能和豬肉產量,對豬價短期或存向上的拉動作用。
7月23日,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發布《洪澇災害災后動物防疫技術指南》(以下簡稱《技術指南》)?!都夹g指南》提出,強化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,不得買賣、加工、隨意棄置因災死亡畜禽。
綜合期貨日報、中國新聞網
近日,河南持續的強降雨天氣使當地生豬養殖業面臨考驗。河南是我國生豬養殖大省和外調大省,2020年全省生豬存欄量及能繁母豬存欄量均居全國第一位,生豬出欄量居全國第三位。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此次強降雨天氣及引發的次生災害對河南相關地區生豬養殖、運輸、消費均產生了一定影響,可能從阻斷生豬出欄、跨省豬肉調運、疫病等多方面影響生豬產能和豬肉產量,對豬價短期或存向上的拉動作用。當前,河南部分地區降雨還在持續,此次強降雨對當地生豬養殖行業的影響程度還無法確定。
國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覃多貴告訴記者,一般來說,暴雨及引發的洪水對生豬養殖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:一是洪水可能會直接沖毀豬舍,導致生豬存欄數量減少;二是洪水過后可能導致疫病擴散。
“目前來看,此輪強降雨天氣導致河南洛陽、許昌、焦作、南陽、新鄉、平頂山等地電力設施、部分道路受損,部分養殖場出現停水、停電、飼料短缺等情況。”格林大華期貨生豬分析師張曉君說。
記者注意到,針對此次強降雨對生豬養殖的影響,河南龍頭生豬養殖企業紛紛作了回應,均表示暴雨對其生豬養殖的影響不大。牧原股份稱:“這次暴雨主要在鄭州市區及各縣,公司在這些縣區沒有場區,公司內部成立了應急指揮部,密切關注降雨帶來的后續影響。”新希望表示:“豬場方面,兩個租賃場連廊積水,但不影響安全生產;汝州生豬場部分區域有積水,已安排排水,人員和生產總體安全。”
一些小型養殖戶則反映,有豬舍進水、供電不足的情況,但整體受影響程度可以接受。
“龍頭養殖企業的豬場設施標準相對較高,管理相對規范,預計在暴雨應對、事后補救及災后疫病防控方面的表現要略好于小型養殖戶,最終受影響的程度可能會低于小型養殖戶。”覃多貴說。
此外,覃多貴告訴記者,從此輪強降雨覆蓋的地區看,河南省超過100毫米降水量地區的生豬出欄量占全省總出欄量的比例達31%,其中周口、開封、漯河、新鄉屬于河南省內生豬出欄靠前的地區,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,尤其是小型養殖戶受沖擊程度可能較規模企業更明顯。
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(農牧)、畜牧獸醫廳(局、委),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,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:
近期,河南等省份持續強降雨,鄭州等部分地區遭遇嚴重洪澇災害,畜禽養殖圈舍嚴重損毀,災后動物疫情發生和傳播風險明顯增大。中央領導同志對此高度重視,明確要求扎實做好災后衛生防疫工作,防止“大災之后有大疫”。
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,做好洪澇災害災后動物防疫工作,我局制定了《洪澇災害災后動物防疫技術指南》,現印發給你們。請結合當地實際,認真研究,規范落實好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、災后消毒、緊急免疫等各項災后動物防疫措施。如遇問題,請及時與我局聯系。
聯 系 人:張 昱
聯系電話:010-59191739
傳 真:010-59192861
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
2021年7月23日
因特大暴雨、臺風等引發的洪澇災害,容易導致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暴露,出現因災死亡畜禽尸體漂浮腐爛、畜禽在應激條件下免疫力下降等問題,非洲豬瘟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炭疽、血吸蟲病等人畜共患病發生和傳播風險明顯增大。為科學有效做好洪澇災害災后動物防疫工作,應著力強化八方面防控措施,防止“大災之后有大疫”。
一、強化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
(一)及時打撈收集死亡畜禽。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養殖者主體責任,及時打撈收集因災死亡畜禽尸體。加大對重點區域、重點時段的排查力度和頻次,核實處理各方面反映的情況。在江河、湖泊、水庫等水域發現的死亡畜禽,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組織收集處理;在城市公共場所以及鄉村發現的,由所在地街道辦事處或鄉鎮政府組織收集處理。
(二)加強死亡畜禽運輸管理。死亡畜禽運輸車輛應防水、防滲、耐腐蝕、易清洗消毒。運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經過人口聚居區、畜禽養殖密集區。應建立運輸臺賬,妥善保存運輸記錄信息。
(三)嚴格無害化處理。不得買賣、加工、隨意棄置因災死亡畜禽。按照《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》要求規范處理,優先采用化制等方法,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可采用深埋法處理。采用深埋法的,要嚴格按照規范合理選址、規范操作,防止污染水源和環境。
二、強化清洗消毒和媒介消殺
(一)加強關鍵場所預防性消毒。對畜禽圈舍、屠宰加工場所、畜禽交易市場、運輸車輛、用具等,全面開展預防性消毒。根據疫病發生風險制定消毒方案,確定消毒范圍和對象,選擇消毒效果可靠、操作簡便、對人畜安全、對環境污染小的消毒藥品和方法。
(二)增加消毒頻次。每周對養殖圈舍(可帶畜禽)消毒3—4次,每周至少開展兩次環境消毒,保證消毒效果。對發生疫情和檢出陽性的區域,應增加消毒頻次,并對消毒效果進行評估。
(三)嚴格無害化處理環節清洗消毒。對死亡畜禽發現、收集、處理等場所和運輸工具,科學規范開展清洗消毒,防止病原擴散。應在每次處理活動結束后,對污區環境及設施設備進行全面清洗消毒。運輸車輛駛離養殖場、收集點、無害化處理廠等場所前,應封閉車廂,并對車輪、車廂外部、工具及作業環境進行消毒。
(四)加強媒介生物的控制和消殺。在蟲媒疫病易發區域,對養殖場及周圍環境噴灑殺蟲劑。對蚊蠅幼蟲的孳生場所,及時清除積水或填土覆蓋,也可使用控制蚊蠅幼蟲的殺蟲劑。加強養殖場戶防鼠措施,及時修補破損圍墻,使用高效滅鼠劑;投放毒餌后,及時搜尋和無害化處理死鼠。
三、強化監測預警
(一)加強重點區域監測。重點監測受災地區、疫源地等高風險區的畜禽,增加監測頻次。對死亡畜禽采樣送檢,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。
(二)加強重點病種監測。加強非洲豬瘟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炭疽、血吸蟲病等人畜共患病監測,及時分析研判受災地區動物疫病發生和發展態勢。對血吸蟲病疫區,要疏通溝渠排水,防止釘螺滋生。嚴禁災后立即到濱湖草洲放牧耕牛,必要時投喂吡喹酮驅蟲。
四、強化緊急免疫
(一)組織做好緊急免疫。對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,要根據免疫抗體監測情況及養殖場周邊疫情情況,及時強化免疫。對其他畜禽傳染病,要根據疫情動態,做好預防免疫接種。對曾發生炭疽、豬鏈球菌病、乙型腦炎的地區,要組織開展風險評估,根據評估結果確定預防性免疫接種范圍。
(二)規范疫苗管理使用。組織做好緊急免疫疫苗的調運和發放,確保儲存、運輸過程符合規定條件。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中的注意事項,對符合接種條件的動物實施接種,減少接種動物因高熱、高濕等環境出現應激反應。
五、強化檢疫監管
?。ㄒ唬﹪栏裥笄菁捌洚a品檢疫。規范開展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,一旦發生異常情況,要采取必要措施,限制畜禽移動和產品流通,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。嚴格查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運輸車輛備案情況,防止染疫或疑似染疫的畜禽及其產品進入流通環節。
(二)強化執法監管。嚴把屠宰和無害化處理關口,嚴厲打擊收購、加工、運輸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等違法違規行為,嚴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場,維護畜禽產品質量安全。
六、強化養殖生產管理
(一)做好養殖場區清理。及時清理畜禽養殖場周圍環境、污物、雜物等,疏通場區排水通道,排出場內積水。修復加固破損畜禽圈舍,不能及時修復的,應盡快將畜禽轉移至干燥、安全地帶。加強養殖場畜禽糞污管理,避免畜禽糞污溢流。
(二)加強畜禽飼養管理。保持養殖場衛生,及時清理糞便,做好圈舍通風。保證營養豐富的飼料和清潔飲水供給,可在飲水中加入復合維生素,增強畜禽抵抗力。飼料儲存間要通風換氣,防止霉變。商品畜禽達到出欄體重標準的,要盡快出欄,合理降低飼養密度。對應激情況下容易發生的細菌性疾病,可進行藥物預防。
(三)有序恢復生產。指導受災畜禽養殖場戶制定恢復生產方案,加強技術指導,幫助其盡快恢復生產。
七、強化應急準備
(一)加強應急物資儲備。盤點檢查轄區內動物疫苗、消毒藥品、防護服、手套等物資儲備情況,確保應急物資儲備充足;加強運輸車輛、冷庫、冰箱、冷藏箱等設施設備維護和管理,確保有效運轉。
(二)加強應急值守。加強應急力量配備,嚴格落實重大動物疫情24小時應急值班制度,隨時做好應急準備。出現突發狀況,按規定及時報告和處置。
八、強化宣傳和人員防護
(一)加強災后動物防疫知識宣傳。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,推送災情預警、疫情信息和災后動物防疫知識,指導養殖場戶做好防疫管理,改善養殖場生物安全條件,評估養殖場防澇能力,制定畜禽轉移等應急預案。
(二)做好人員防護。從事免疫、清污、消毒以及死亡畜禽收集、運輸、處理的人員,應知悉防護要求,作業時應正確穿戴防護服、口罩、手套、護目鏡、水靴等防護用具。對一次性防護用品,回收銷毀;對循環使用的防護用品,做好消毒處理。處理疑似感染人畜共患病的畜禽時,應及時對個人及環境進行消毒,相關人員接受健康檢查,出現不良反應的,應及時就醫。
來源:農業農村部
上一篇:2017獸醫工作要點
下一篇:沒有了